基于FPGA的优化SVPWM IP核
叶文,李膺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0050)
摘要:基于FPGA,提出r一种优化SVPWMIP核的电路实现方案,并通过r硬件测试。结果表明,借助简单的接口设计,微处理器就可凭借此IP核在0.1—800 Hz基波频率范围内,实现三相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功能。此IP在有效降低功率器件开关损耗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对处理器速度的要求,且处理器软件设计简单。
关键词:FPGA;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正弦脉宽调制;开关损耗;优化
中囵分类号:TM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18(2008)01—0021—04
0引 言
SVPWM算法因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小、数字化容易等特点在高性能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其数百nS的数据处理要求,迫使系统必须采用高速的USP甚至是双DSP来满足控制要求。结合FPGA数据处理速度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在FPGA基础上以纯硬件方式实现交流电机SVPWM调速控制的电路方案,它能有效降低系统对MCU/DSP速度的要求并使软件设计大大简化。采用此IP核,常用的8位MCU(如51系列)就能满足交流电机SVPwM开环变频调速的控制要求。
1 SVPWM算法
SVPWM算法又称磁链追踪型PWM法。它是从交流电机的角度出发,以三相正弦电压驱动时电机定子形成的理想磁链圆为基准,研究如何控制逆变器的开关模式,才能使逆变器输出电压所形成的磁链更接近理想磁链圆[1]。其中,主要涉及:
1.1参考电压矢量合成
逆变器同一桥臂上的功率器件呈互补的开关状态,故三相逆变器6个功率器件有2 3,共8种工作状态,令E桥臂器件导通为“1”,关断为“0”,则这8种工作状态可记为U0(000)、U 1(001)、U 2(010)、U 3(011)、U 4 (100)、U 5(101)、U 6(110)和U 7(111),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6个幅值相等  相位互
差60。的非零电压矢量(U1~U6)和2个幅值为零的零电压矢量(U。,U7),6个非零电压矢量将理想的圆形磁链等分成I~Ⅵ,共6个扇区。用以产生圆形磁链的参考电压矢量(Uref),可根据“面积等效”原则,用上述8个电压矢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合成获得,常用的有三段矢量合成法,即由其所处扇区的两个相邻的非零电压矢量和零电
压矢量合成[2],如图2所示。 设Uref位于扇区I,则有:
上式中,Uref、U、4U6以及T、t4、t6分别为参考电压矢量、扇区I的非零电压矢量及作用时间;t0、t7为零电压矢量(U0,U7)作用时间。
以Uref旋转方向定向,相位超前电压矢量为Ux滞后为Uy,作用时间分别为Tx、Ty,Mod为幅度调制比。由于非零电压矢量沿αβ轴对称分布,则各扇区内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一般表达式如表l所示。
1.2电压矢量产生
因矢量作用效果仅和其持续时间有关,为降低电机转矩脉动,通常将各矢量分二次产生。此外为降低功率器件开关损耗,采用电压矢量每次切换仅有一相功率器件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方式,确定各矢量的产生顺序。依据上述原则所确定的各扇区矢量产生顺序如表2所示。图3为扇区I矢量产生情况,图中△为PwM载波,U、V、W为三相功率器件的PWM控制信号。
1.3电压空间矢量算法优化
(1)降低谐波电流
减小PwM信号周期T,即提高系统采样频率有助于降低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