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设计讨论
张文海,谭宏松
(成都精密电机厂,四川成都610500) 中图分类号:TM3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4—7018(2008)05—0060—02
l采用虚槽和减少极对数都可降低片间电压,哪种方法更好?
虚槽方法好。虚槽方法虽然换向器工艺、下线工艺难度有所增加,但片间电压降低显著。一个实槽中有多少虚槽,片间电压就可降低多少分之一。同时换向电感则会按四分之一关系降低,这不但可以防止电位差火花,也可减小换向元件的电抗电势,减小换向火花。一举两得,不会顾此失彼,恶化电机其它性能。
减少磁极对数降低片问电压则不然。我们知道,一台制造好的直流电动机,每一个元件承受的电压是固定的,而直流力矩电动机由于采用的是单波绕组,每两个相邻换向片之间,有多少对磁极,就串联了多少个元件。故片间电压随磁极对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磁极对数的减少而降低。
在刃(磁直流力矩电动机设计中,为防止电位差火花,常采用减少极对数的方法来降低片间电压。但此法降低片间压并不显著,即使极对数减少一半,片间电压也才降低二分之一。而大幅度减少极对数的结果,会给电机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一是电枢端部尺寸成倍增加,铜耗增大,由此引起电机常数减小。二是电枢轭磁密成倍增大,极对数减少一半,电枢轭磁密则增大一倍,由此造成电枢轭饱和,漏磁增大,铁损增加,电机常数也会减小。同时,极对数减少一半,线圈几何尺寸会增大一倍,而线圈电感是与几何尺寸成正比的,由此使换向元件电抗电势增加,反而对换向不利。例如一种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原性能实测参数为:U=110 v,n。=970r/min,I0=O.57 A,L=3 2 mH,Ra=2.45Ω,4.5 A连续堵转转矩Tk=4.88 N·m。设计参数为P=lO,线圈匝数N1=20,换向片数K=111,气隙碰密Bδ=O.69 T。由于片间电压稍高,采用减少极对数的方法降低片间电压,极对数减少一半,P=5,其它设计参数不变,变极后测得的电机性能参数为:u=110 V,n。=1 077 r/mm,L=O 95 A,L=8 2 mH,Ra=4 25n,4 .5 A连续堵转转矩巩=4 38 N·m。比较前后两组数据,可蹦看出,减少极对数后,损耗增大了,矗由原来的0.57A变大为O.95 A;电机常数减小了,由原来的0.70 N·m//w减小为O 47 N.m,.故4.5 A的连续堵转转矩Tk由4.88 N·m减小为4.38 N·m,因电枢电感L=3.2 mH已增大到8.2 mH,换向火花较大,必然对换向不利。
如果该电机采用虚槽法降低片问电压,则不会影响原电机性能,又可显著降低片间电压。但采用虚槽法对单波绕组的直流力矩电动机来说也有一定难度,即单波绕组无论是实槽还是虚槽,其槽数都必须是奇数,否则下线无法进行。若一个实槽中采用3个虚槽,下线可行,但工艺难度又增加;若一个实槽中采用2个虚槽,对降低片问电压和减小换向电感都有利,但又犯了单波绕组不允许偶数虚槽的大忌。如上面举例电机,实槽数臣=11l,若一个实槽采用2个虚槽,则总虚槽数Kj=222。这里尽管实槽数为奇数,但一个实槽变两个虚槽后,总虚槽数则变为偶数。这对叠绕组电机来说,下线不成问题;而对单渡绕组的力矩电动机来说,下线有困难。那么,虚槽既然对降低片问电压,减小换向元件电感有好处,采用两倍偶数虚槽是否就根本不行呢?回答是也不尽然。若将虚槽数222变为221,下线就不成问题了。只不过这里作一点小小的牺牲,其中109个实槽中上下层放4个元件边,2个实槽上下层放3个元件边。这一点变化虽然对支路对称性及反电势有微小影响,但对电机总的性能来说,影响不大。经此变化,原线圈个数由111变为221,匝数由N1=20变为N1=10,换向片数也由原来的111变为22l,其它设计参数不变。这样,既保持了原电机性能不变,又可降低片间电压,减小换向电感。2极对数p,电枢槽数K,元件匝数Nl,极弧系数α,电枢外径D,电枢铁心长度L,气隙磁密B。等参数对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的性能影响很大,能否从物
理概念上说明这些参数是怎样影响电机的空载转速、堵转转矩的?
Ke为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简化的反电势系数计算公式,用该公式阐述上述参数对电机眭能的影响非常方便。对于极对数p,p对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的反电势系数Ke没有影
响,所以极对数P也就不会影响直流力矩电动机以及其它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及转矩。但极对数P对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的转矩波动影响较大。极对数越少,每极下的元件数会越多,转矩波动则越小;反之,极对数越多,每极下的元件数会越少,转矩波动会越大。另外,极对数少,线圈几何尺寸大,换向电感大,换向不好。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