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和DSP的永磁伺服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蕤,姜淑忠,宋杰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030)
摘要:在分析纺织行业竹节纱装置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永磁伺服系统。控制器采用
ARM和触摸液晶屏;驱动器选用DSP,同时实现电机的磁场定向控制和其他功能。分析了系统的工作过程。系统已成功应用在竹节纱装置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竹节纱;设计;应用
1伺服系统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由控制器、驱动器、永磁同步电机、传感器构成。按控制器、驱动器的复杂程度及二者之间的功能分配,控制系统分为单轴系统、多轴系统和独立控制系统。对单轴系统,控制单元的一个通道只控制一台驱动器;对多轴系统,控制单元的一个通道控制多台驱动器;对独立控制系统,各种工艺软件集成在驱动器中,控制器的作用被弱化,只起命令输入、过程监控等作用,有时这些功能也被移植到驱动器中。独立控制系统在实时性强、输入输出点数少的系统中获得大量应用[1-3];与其他两种结构相比,硬件上可省略控制卡和PLC,降低了系统硬件成本,软件上可将工艺软件与控制软件集成在一起,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本文通过分析竹节纱装置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独立控制结耕的伺服系统。
2 竹节纱装置工艺要求
在纺纱过程中,通过改变瞬时牵伸倍数或增加附加纤维,使在纱线长度方向上产生符合一定要求的粗节的纱线称为竹节纱,其中所产生的粗节称为竹节,两粗节之间的纱线称为基纱。如图l所示,L2、L4为基纱节长,L1、L3为竹节节长,D为基纱直径,D1、D3为竹节直径。竹节纱按竹节的分布情况可分为无规律竹节纱和有规律竹节纱。目前都采用变牵伸倍数的方法生产竹节纱,将普通环锭细纱机或转杯纺纱视上前、中、后三根罗拉的传动链断开,用伺服电机单独驱动中、后罗拉,改变中、后罗拉与前罗拉的速比就能改变纱线的牵伸倍数即纱线的粗细,控制伺服电机转过的角度即可控制节纱的长度。
由于前罗拉的速度因工艺要求发生变化,为保持给定的速比,中、后罗拉的速度必须跟随前罗拉的变化。将每圈脉冲数为Nf的正交编码器与前罗拉联结,测速周期T秒内计数器读得的编码器脉冲数为nf(计数器工作于4倍频方式),则前罗拉的转速(单位:r/min)为:
式中,c为牵伸倍数;q为牵伸效率;e为中、后罗拉与前罗拉的速比。
当中、后罗拉以此速度运行时,所纺纱的直径即为基纱的直径。通常用中、后罗拉的转速与基本转速的百分比aj(j:1,2,…,)表示某一节纱与基纱直径的比,乘以伺服电机所联减速齿轮箱的速比i可得伺服电机的速度为:
设前罗拉直径为df(单位:mm),则前罗拉的周长为πd。为获得长度为Lf(j=l,2,…,)的节纱,前罗拉应旋转Lj/πddf西转。由式(1)和(4)知,伺服电机与前罗拉的转速比为15ajei/cq,因此伺服电机应旋转15ajei/πcqdf转。若伺服电机正交编码器每圈脉冲数为Nm,DSIP中的计数单元工作于4倍频方式,则伺服电机应转过的脉冲数为:
考虑机器、原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小误差,需对式(5)的结果进行修正,即对基纱段应乘以细节系数k1,对竹节段应乘以粗节系数k2。以粗节系数为例,其含义是假如粗节输入的长度值和纺出来粗节长度相等,则粗节系数为l,如果两个值不相等,则粗节系数为输入值与实际值的比值。
从式(4)和式(5)可知,伺服电机以速度vm旋转nm个脉冲后就能得到给定长度和粗细的节纱。对给定的机器,伺服电机的速度仅与纱的粗细和前罗拉的快慢有关,脉冲数则取决于纱的粗细和长度。
3伺服系统设计
竹节纱伺服系统如图2所示。控制器由ARM和触摸液晶屏组成,完成键盘定义、系统参数(如c、g、e、i、d等)及工艺参数(如aj、Lf等)输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