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心和DSP的竹节纱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设计与应用
温新民,姜淑忠,俞志文
(上海交通犬学,l海2090240)
摘要:根据纺织行业中竹节纱生产的工艺要求,设计了基于ARM和DsP的双cPu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控制器。利用ARM和触摸液晶屏完成工艺参数的输入与生产过程信息的显示,支持图形化人机界面和触摸操作;利用DsP完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场定向控制算法: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在竹节纱生产线上,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ARM;DsP;伺服控制器;竹节纱
中图分类号:TM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18(2009)12—0056—03
0引言
ARM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基于ARM核的微控制器芯片不但占据了高端微控制器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也逐渐向低端微控制器应用领域扩展,ARM微控制器的低功耗、高性价比,向传统的8位/16位微控制器提出了挑战。ARM微处理器及技术应用到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如工业控制领域、无线电通讯领域、网络应用、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数字成象与安全产品当中,凭借其优点将来还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竹节纱装置的工艺要求,设计了具有独立控制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由ARM和触摸屏构成控制器,并在ARM核中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win(10ws cE,使其具有图形化的人机界面操作功能,支持触摸操作,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系统参数和工艺控制参数的设置,而且可以动态显示控制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以DsP为核心的驱动器完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整个系统采用****计算机语占进行编程,可以较容易实现所需的工业生产控制要求。
1竹节纱生产的工艺要求
在纺纱过程中通过改变瞬时牵伸倍数或增加附加纤维,使在纱线长度方向上产生符合一定要求的粗节的纱线称为竹节纱,其中所产生的粗节称为竹节,两粗节之间的纱线称为基纱。如图l所示,L1L3为基纱节长,L2、L4为竹节节长,D为基纱直径,D1、D2为竹节直径。目前一般采用变牵伸倍数的方法生产竹节纱,用伺服电动机单独驱动中、后罗拉,改变中、后罗拉与前罗拉的转速比就能改变纱线的牵伸倍数即纱线的粗细,控制伺服电动机转过的角度即可控制纱线的长度。
由于前罗拉的速度因工艺需求及外部原因发生变化,为保持给定的转速比,中、后罗拉的速度必须跟随前罗拉的变化。将每圈脉冲数为啊的正交编码器与前罗拉联结,测速周期r秒内计数器读得的编码器脉冲数为nf(计数器工作于4倍频方式),则前罗拉的转速为:
中、后罗拉的基本转速为
式中:c为牵伸倍数;η为牵伸效率;e为中、后罗拉与前罗拉的转速比,当中、后罗拉以此速度运行时,所纺纱的直径便为基纱直径。通常用中、后罗拉的转速与基本转速的百分比。aj(j=l,2,…)表示某.节纱与基纱直径的比,乘以伺服电动机所联减速齿轮箱的速比i可得伺服电动机的速度:
将式(1)、式(2)代人式(3)得到伺服电动机速度:
设前罗拉直径为df,则前罗拉的周长为πdf,为获得长度为Lj(j=1,2,…)的节纱,前罗拉应旋转  由式(1)和式(4)可知,伺服电动机与前罗拉的转速比为  因此伺服电动机应旋转  若服电动机正交编码器每圈脉冲数为Nm,DsP中的计数单元工作于4倍频方式,则伺服电动机转过相应转数计数得的脉冲数为:
2伺服系统的设计
根据竹节纱生产工艺要求设计的伺服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器主要由ARM和触摸液晶屏组成,并辅以其它外围电路。以ARM为核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