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法浅析
屈其溱(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摘 要】标准化在保证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标准化的作用和任务,标准的分类、分级,采用国际标准化和制订、修订标准的原则,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准实施的监督等,指出当前应按标准化法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使标准化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叙词】标准化标准分类分级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法的意义
1 实施标准化法的意义
标准化法是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标准体制改革的成果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当前,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是国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大量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生产企业没有或不按标准生产、检验。现在按标准化法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使标准化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2标准化的作用和任务
在经济、技术和科学管理的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在保证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社会效益、发展对外经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化产生于社会生产的分工,又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宾施进行监督,从而破除了单一的制定标准的模式,实现了全方位的工作方式,体现了标准化的全过程。
3标准的类别
现行的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归纳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的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手段,工作标准保证完整的体系。
技术标准包括基本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方法标准、安全与环境保护标群等;
管理标准包括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例如gb/t10300-88是我国第一个系列管理表准;
工作标准是按岗位或部门制定的标准包括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工作质量及其考核等。
目前,工艺标准和工艺装备标准的现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标准分级
根据标准的适应领域和有效范围,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专业、部)标准、企业标准和有限制地增加的地方标准。标准化法浅析
国家标准主要是指那些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互换、配套的一些基本要求,保护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要求,全国通用的基础件和检验试验方法,基本原材料和燃料,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的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主要解决各行业间要共同遵循的规范。
行业标准是在全国某个行业(专业)范围内统一和适用,主要以产品及其有关的基础、方法标准为主,也就是要解决行业(或专业)共性的问题。
地方标准是依据本地区工农业产品的特点,制定需要在本地区统一、又无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产品标准和其它类别的标准。由于机电产品配套关系复杂,需要在全国配套协作,因此此类产品搞地方标准不利于机电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和外贸出口,因此一般限制制定机电产品的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丙制订的,主要包括企业内的产品标准以及通用零部件标准、技术管理、生产组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家鼓励企业制订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至于制造中的要求,可由企业自行规定,企业可以保密。为了适应产品创优升级和企业上等级的需要,产品质量分等标准只能制订为行业内控标准(电工局批企标),对国外不公开。
5标准水平
国家标准、行业(或专业)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水平相当,不能低也不宜过高,以免在外贸上被动。例如,湖北机械厅的一企业,由于台钻产品标准的某些指标偏高,造成出口产品成本高,影响了出口贸易量增长。在分析外商要求及有关信息基础上,制订了出口台钻的标准,其中由原部标9项要求减为4项,允差适当放宽,按此标准生产比按部标生产的成本下降百分之二十,外商对按此标准生产的产品表示满意,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出口量显著增加。
6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