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极电动机的维修
雷 逸 (上海方塔电扇总厂)
单相罩极电动机是应用在单相电源下的一种结构简单的异步电动机。尽管罩极电动机起动转矩小、效率低,但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转速恒定、可长时间运行、噪声低、对无线电无干扰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在各种小功率驱动装置中,如电风扇、复印机、仪用风机等。
1 罩极电动机的种类和结构
罩极电动机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隐极式罩极电动机,这种型式电动机定子冲片与一般单相异步电动机相同,定子上有主绕组和自行闭路的副绕组(或称为罩极绕组),主副绕组在定子间相隔小于90。。转子则是斜槽鼠笼式。此类电机型式多用在对起动转矩要求不高的地方。
另一类是凸极式罩极电动机,主绕组被作成集中绕组。这类电动机又分为两种,一种圆型结构,其定子多用凸极式的冲片叠成,主绕组被套在磁极上,罩极环(1个)则嵌于磁极一角;另一种是方形结构,铁心同变压器一样,主绕组被套于一铁心柱上,磁极与转子则在铁心的另一柱上,在磁极的一角多放有两个罩极环。
2故障原因与处理
罩极电动机的故障与负载、维护检修及设计制造质量因素有关。由于罩极电动机构比较简单,所以故障率也比较低,常见故障有通电后不起动、转速低于正常值、运转时噪声过大等。
2.1通电后不起动
a.用万用表测量主绕组,电阻值无穷大,则主绕组断路。
[原因]引起主绕组断路故障有多种原因,如主绕组引出线折断或由于主绕组线圈线径较细、匝数较多、容易受外力损伤而引起折断;主绕组内部导线绝缘损坏,造成自身短路,电动机通电后,在短路线匝中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导致线圈迅速发热而烧断;主绕组接地,即主绕组与定子铁心或机壳间绝缘破坏而造成通地现象,接地点容易引起导线对地闪络而烧断主绕组。接地原因多见于电动机转子与定子铁心相擦而发热或长期过负载运行,主绕组绝缘物因长久受热而焦脆或主绕组受潮而击穿绝缘,或者因主绕组制造不良而引起。
[处理]主绕组断路,必须大修或者更换新绕组。
b.用万用表测量热保护器两接线端,电阻值无穷大,热保护器断路。
(原因]主绕组温升超过限值,热保护器熔断。
[处理]排除故障并更换新热保护器。应急时,可将热保护器两接点短路使用。
c.断电时,用手转动转子轴伸端,有转动困难或卡住现象。
[原因]电动机处于堵转状态,其原因是有异物进入电动机内、转子轴弯曲、方型罩极电动机定子铁心受外力而产生变形等。
[处理]拆开后端盖,取出转子,清除电动机内的金属屑和异物等;校正转子轴;转子轴跳动量应小于O.04mm;方型定子铁心变形,应通过整形使定子铁心复位,直至转子能轻快转动。
d.断电时转子能转动,通电时不转。
(原因]由于转子受单边磁拉力,通电后吸牢不转,其原因是前后端盖固定螺钉受振动而松动,造成前后盖不同轴,使转子歪斜偏心;轴承压板螺钉松动,轴承固定不良,使定转子同轴度超差;轴承夹碎裂或失效,不能压紧轴承,使轴承移位;轴承磨损严重,轴承与转轴配合过松。
[处理]拧紧松动螺钉,并调正前后端盖及定转子同轴度,使定转子间气隙均匀;应更换新轴承夹,压紧轴承加以固定;凡轴承孔径过大,则应更换合适的轴承,并添加润滑油。
e.罩极绕组松脱。
(原因]短路环脱焊或断裂,不能构成闭合线圈,因此对通过短路环部分的磁通起不到延迟其变化作用,形成不了旋转磁场。
(处理]拆开电动机,将短路环重新焊好。
2.2转速低于正常值
a.测量电动机进线端电压,低于187V。
[原因]电网电压过低。
[处理]采用调压器调整电压至额定电压,或避开用电高峰。
b.用转子断条检查仪测得转子绕组电阻值增大。
[原因]转子铸铝不良,转子绕组有断条、裂纹、气孔等现象。
(处理]更换新的转子。
c.电动机转子转动不灵活。
(原因]轴承严重缺油,导致电动机转子与轴承由液体摩擦状态变为干摩擦,增大摩擦损耗。
[处理]清洗轴承,并添加润滑油。
d.用万用表测量主绕组,电阻值过大。
(原因)重绕主绕组时,如主绕组导线线径过细或线圈匝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