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光头调焦音圈电机的结构设计
罗 敢 王岳环 张 彪(华中理工大学武汉430074)
摘 要 以对光刻机刻蚀光头调焦音圈电机的设计的实际经验为倒,阐述了音圈电机结构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两种结构的音圈电机,一种是采用氟塑料套筒,另一种采用滚珠导套。文中对这两种音圈电机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最终选定的音圈电机结构具有良好而稳定的性能。
叙 词 光刻机音圈电动机结构设计超
高密度磁盘伺服图形极坐标光刻机(以下简称光刻机)是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课题“快速超高密度外存储基础技术研究”中的一个子项目,是这个课题中首先要研制成功的一台高新专用设备。它要为快速、超大容量外存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原理简图如图1所示[1]。
光刻机用he-cd激光束在磁盘表面刻写伺服图案,以提高磁盘的记录密度。要达到预期的6 350tpi以上的刻写道密度,除要求光刻机总体结构合理、机械精度高、系统性能稳定之外,还要求各运动控制部分具有较高的性能,其中包括带动磁盘旋转的主轴电机的稳速控制,磁盘径向微进给控制和使激光束聚焦到磁盘表面的光头调焦控制,这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光头调焦控制是为了在磁盘表面得到屡可能小的光点,一方面可以提高记录密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光束的能量,缩短刻蚀时加热的时间,提高刻写速度。
本文介绍研制的光头调焦的执行机构——音圈电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设计音圈电机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a.磁钢应工作在****磁能积点附近,以使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即使磁钢以最小的体积产生****的气隙磁密。由于磁钢价格在音圈电机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是按其体积和充磁工艺来计算的,所以在设计时总是要尽量缩减磁锕的体积。
由磁学基本公式:
式中b为磁密,日为磁场强度,s代表面积,z代表长度,下标m代表磁钢,占代表气隙(以下同)。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气隙磁密一定,而磁钢工作在****磁能积点也就是bm日。取****值时,磁钢的体积sm/m最小(假设气隙的工作体积sale不变)。
b.在满足对所产生的磁力大小要求的前提下,使音圈电机的体积最小(主要是在磁路不饱和的前提下使磁路截面积最小),这是从成本和结构的合理性来考虑的。
c.为了提高音圈电机的工作效率,应合理地设计其结构,尽量减小磁路漏磁。设计音圈电机时总是希望磁钢的磁力线尽可能多地通过气隙,以提高气隙磁密,从而产生尽可能大的磁力。
d.在音圈电机能产生的****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增加bl值(b为工作气隙磁密,z为切割磁力线的音圈绕线长度),以降低允许的****电流。这可以避免引超检测光学位置(调焦误差)用的光电二极管的交叉影响,降低线圈的发热(这对于长音圈、动音圈结构的音圈电机尤其重要),并且可以使音圈的退磁作用比较小,从而提高磁路的工作效率。
这四个原则是设计音圈电机结构时应综合考虑的优化目标。
2音圈电机结构的选择
a.根据磁钢在音圈电机中所处的位置不同,音圈电机可以分为肉磁式和外磁式两种结构,如图2所示。
与外磁式结构相比,内磁式结构的磁路较短,漏磁小,但在光头调焦系统中,由于激光束要穿过音圈电机,因此在音圈电机中间必须预留一个通光的孔,故不宜采用内磁式结构。
b.按照音圈电机中运动部分是音圈还是磁铁系统,又可分为动音圈结构和固定音圈结构。
动音圈结构的优点是固定的磁铁系统可以比较大,因而可以得到较强的磁场(高b值)。缺点是音圈输电线处于运动状态,容易出现断路的问题;同时由于可运动的支承,运动部件和环境的热接触很恶劣(高rt,rt是运动部件与环境之间的热阻),动音圈产生的热量会使运动部件的温度升高,因而音圈中所允许的****电流较小。
与此相反,对于固定音圈结构,线圈的散热不再是大问题(低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