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线圈炮电枢的磁一结构耦合分析
王成学,曹延杰,邹本贵,王慧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
摘要:电枢是感应线圈炮的关键部件,其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生破坏。为了设计高强度的电枢,以保证感应线圈炮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建立了电枢磁结构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仿真程序建立了感应线圈炮的仿真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电枢的涡流、电磁力、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电枢后端部壁厚变化对电枢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枢的涡流密度、所受电磁力和结构变形在电枢的后端部****,****应力值位于电枢后端部内侧,并且随着电枢壁厚的增加,电枢的****应力值逐渐减小,故在设计电枢时其后端部应采取加固措施以提高电枢的强度。
关键词:感应线圈炮;电枢;磁结构耦合;强度;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TM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18(2010)04—0013—04
O引 言
感应线圈炮是电炮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电枢与炮管无滑动接触、效率高、力学结构合理和易发射大质量物体等优点,在军事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3]。
感应线圈炮主要由炮管和发射体两部分组成,炮管是由一系列固定的驱动线圈组成,而发射体则是由电枢(线圈或非磁性金属套筒)和有效载荷组成[4-5]。它利用驱动线圈和电枢的磁耦合机制工作,其原理类似于直线电机[6]。图1为电容储能型多级感应线圈炮示意图。工作时,驱动线圈中的脉冲电流将产生时变强磁场,从而使电枢中产生感应电流,在柱坐标系下,感应电流基本上沿环向,它与磁场的径向分量相互作用,产生沿轴向的巨大推力,使抛体沿炮管向前做加速运动;而磁场的轴向分量与环向电流相互作用,则对电枢产生挤压力。通常情况下,驱动线圈和电枢内的电流峰值为103~104A级,磁感应强度B为几个至几十个特斯拉,电枢承受的轴向和径向电磁力都很大,可达1010N/m3级[7]。对感应线圈炮来说,径向电磁力环绕分布于电枢圆周,挤压电枢,做无用功,它不仅会使电枢轴线与驱动线圈的轴线发生偏移,影响电枢在炮膛内的运动稳定性,还将使电枢内部产生很大的压应力。
若压应力大小超出电枢材料的许用应力时,电枢将发生破坏而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必须分析电枢的强度问题。但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有不少关于感应线圈炮电枢的强度问题定性研究的,而定量分则很少。文献[7]虽对感应线圈炮的电枢进行了屈曲分析,但是分析时是将电枢划分为多个片状圆环, 并且假定在每一片状圆环内涡流分布是均匀的,这与电枢涡流在径向上分布不均匀的实际情况存有较大偏差。本文建立了感应线圈炮放电瞬间电枢磁-结构耦合的数学模型,编制有限元仿真程序对电枢进行了磁一结构耦合分析。
1数学模型
1.1.1电磁场控制方程
感应线圈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时变电磁场满足MaxwelJ方程组,在忽略位移电流的情况下,用A-φ法表示电枢涡流场的电磁位控制方程为[8]:
式中:A为矢量磁位;μ,σ分别为电枢材料的磁导率和电导率;v为电枢的运动速度。
电枢的涡流是由发射线圈产生的时变磁场引起的,求解电枢的磁场和涡流还需结合驱动线圈的磁场方程:
式中:Js为工作过程中驱动线圈的源电流密度。
1.2电枢的受力方程
电枢受力的大小取决于电枢磁场和涡流的大小及分布,根据安培力公式,作用在电枢体上任一单元体e的电磁力工的表达式为:
式中:Je,Be分别为单元体的电流密度和磁感应强度。对整个电枢积分就可求得作用于电枢上的总电磁力F为:
电枢的电磁力是进行结构分析时体积力的源载荷,是磁场和结构耦合的基础和结合点。
1.3应力场控制方程
电枢的电磁力会引起其结构应力场的发生,导致电枢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