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电机壳体加工工艺的确定及其模具设计
蒋龙元
(608所华辉微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2)
中图分类号;tm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6848(2000)02-0042-02
1 引 言
摩托车现已朝电启动的方向发展,启动电机的生产已是摩托车配套厂家的主要产品之一,该产品竞争主要集中在质量与价格上。启动电机壳体是启动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才能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它的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它的生产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启动电机壳体精度要求较高,通过对其拉深模具的精心设计及多次试模,产品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确定了采用多次模具拉深最后整形的壳体加工工艺,避免了采用机械切削加工来达到设计要求的加工方法,从而大大地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大批量生产铺平了道路。
2壳体加工工艺的确定
如图1所示,显然,此零件由板料拉深成型,通过计算,此零件需经过多次拉深方可成型。图中的形 位公差及尺寸b的尺寸公差要求较高,可最终利用软爪夹住外圆,一次性定位安装车加工好端面d、内孔c和b,这样就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实际上,我公司原来的工艺就是这样确定的。但是,此工艺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加工速度慢(一般每班150件左右),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为了避免切削加工,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就只好采用模具成型来直接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就必须克服c孔圆柱面部允许有波纹度,bc孔尺寸公差难以保证,形位公差要求高等难关。b孔成型是该零件拉深的关键,由于b孔尺寸小,板料变形量大,稍有不妥就会出现材料变薄拉裂。经过对模具的精心设计及多次试模修正,终于取得成功。首先成型c孔,需2次拉深,为了克服c孔圆柱面不允许有波纹度及方便后面工序的b孔成型,这2次拉深的零件底部采用球型;为了保证b、c孔的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要求,最后需采用整形工序,且c孔需有一定的收缩量。壳体加工工序图见图2。
3壳体拉深模具设计
模具的结构形式与其所安装的设备有关,现将启动电机壳体加工工艺和确定及其模具设计蒋龙元其安装在loot单动液压机上(湖州机床厂生产)使用进行设计。图2中工序5落料,工序35切边冲孔是很普通的冲裁模。工序10、15、20、25需要模具拉深,设计时应注意,拉深的高度需留有余地,以便试模时调整。工序10、15的最终深度尺寸由机床上的限位阀决定,工序20、25小凸台的最终深度尺寸由阳模决定。为了方便材料的拉入,工序10、20阴模与阳模之间的单边间隙应取1. 25t (t-材料的厚度),工序15、25阴模与阳模之间的单边间隙应取为10t。工序30为整形模,设计时考虑到零件经过多次拉深,壁存已变薄,故阴模与阳模之间的单边间隙应取为0. 9t,以便 整形时零件包紧阳模,从而保证内孔尺寸,其余尺寸应与零件图纸要求保持一致。
由于小凸台处很容易出现变薄拉裂现象,故工序20、25中的阴模、阳模的圆弧半径在保证能整形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取大一些,模具型面的粗糙度要求应达到r.o.2以上。阴、阳模的材料可采用硬质合金(大批量)或合金工具钢中的cr12mov(中、小批量)。
各次拉伸模具图见图3。
4结语
通过模具的精心设计及多次试模,已找到了合理的各次拉深的高度尺寸及阴、阳模的圆弧半径,使整形后的零件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就避免了采用切削加工的方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简介:蒋龙元(1965-),男,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电机模具设计及其加工工艺等工作。
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