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微特电机产品发布平台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免费注册 企业免费建站
新技术论坛 会员产品发布
TB6600QQ群:70241714   步进电机论文   六轴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步进电机     驱动器     控制器     马达IC     伺服电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     微特电机文献     工控器件     运动控制新产品     六轴工业机器人    
 当前位置:首页--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的动平衡测试(WFY)
2025年10月9日

伺服电机的动平衡测试是保障其高精度、高稳定性运行的核心工艺之一,旨在通过检测和修正转子的质量偏心,减少旋转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离心力,从而降低振动、噪声,延长轴承寿命,并避免因振动导致的控制精度偏差。以下从测试原理、核心作用、测试标准、测试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五个维度,全面解析伺服电机动平衡测试。

一、测试核心原理:离心力与不平衡量的关联

伺服电机转子(含转轴、铁芯、永磁体等)若存在质量分布不均(如铁芯叠压偏差、永磁体粘贴不对称、转轴加工误差等),旋转时会产生与转速平方成正比的不平衡离心力(公式:\(F = m\omega^2r\),其中m为偏心质量,\(\omega\)为角速度,r为偏心距)。

动平衡测试的本质是:

检测:通过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相位传感器)采集转子旋转时的振动信号和相位信号,计算出转子的不平衡量大小(单位:g・mm,即 “克毫米”,表示偏心质量与偏心距的乘积)和不平衡相位(即偏心质量的角度位置)。

修正:根据检测结果,通过 “去重”(如铣削、钻孔)或 “加重”(如粘贴平衡块、点焊配重)的方式,抵消偏心质量,使转子质量分布趋于均匀,最终将不平衡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二、动平衡测试的核心作用

伺服电机对转速(通常数千至数万 rpm)和控制精度(如定位误差、重复定位误差)要求极高,不平衡量带来的影响远大于普通异步电机,因此测试的必要性尤为突出:

降低振动与噪声:不平衡离心力会导致电机机壳、端盖振动,并传递至设备机架,引发共振;同时振动会产生高频噪声,影响设备运行环境。

保护关键部件:持续的振动会加剧轴承磨损、导致转轴弯曲变形,甚至引发绕组绝缘层疲劳破损,显著缩短电机寿命(统计显示,约 60% 的电机故障与转子不平衡相关)。

保障控制精度:伺服系统依赖 “指令 - 反馈” 闭环控制,振动会干扰编码器的位置 / 速度反馈信号,导致定位偏差、转速波动,无法满足精密设备(如 CNC 机床、机器人、半导体光刻机)的需求。

提升能效:不平衡离心力会增加电机的附加负载,导致无用功消耗增加,降低电机运行效率。

三、关键测试标准与等级

伺服电机的动平衡测试需遵循国际或行业标准,核心依据是ISO 1940-1《旋转机械的平衡精度》,该标准将平衡等级分为多个级别(用 “G” 表示,如 G0.4、G1、G2.5 等),级别数值越小,平衡精度越高。

伺服电机常用平衡等级与适用场景

平衡等级

适用场景(伺服电机)

允许不平衡量参考(以 1000rpm 为例)

核心要求





G0.4

超高精度伺服电机(如半导体设备、精密机床主轴)

≤0.4 mm/s(振动速度)

需进行 “双面动平衡”,转子两端分别修正

G1

中高精度伺服电机(如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电缸)

≤1 mm/s(振动速度)

多数采用双面动平衡,部分小直径转子可单面修正

G2.5

普通精度伺服电机(如输送设备、低端自动化机械)

≤2.5 mm/s(振动速度)

可采用 “单面动平衡”(小转子)或简化双面平衡

注:允许不平衡量需结合电机转子质量和转速计算,公式为:\(U = \frac{63025 \times G}{n}\),其中U为允许不平衡量(g・mm),G为平衡等级(mm/s),n为电机额定转速(rpm)。

四、完整测试流程(以 “双面动平衡” 为例)

伺服电机动平衡测试通常在专用动平衡机(如硬支承动平衡机、软支承动平衡机)上完成,流程可分为 4 个阶段:

1. 前期准备:确保测试条件合规

转子清洁:去除转子表面的油污、铁屑、灰尘,避免杂质干扰质量检测。

工装安装:将转子通过专用夹具(如三爪卡盘、顶针)固定在动平衡机的主轴上,确保夹具与转子同轴度误差≤0.01mm(避免 “假不平衡” 信号)。

传感器校准:对振动传感器(通常为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相位传感器(光电式,检测转子基准相位)进行零点校准,确保信号采集精度。

参数设置:在动平衡机控制系统中输入转子参数 —— 转子质量(kg)、两校正平面(即 “双面”,通常为转子两端)的距离、校正平面直径(用于计算去重 / 加重位置)、目标平衡等级(如 G1)。

2. 初测:获取原始不平衡数据

启动动平衡机,使转子按设定转速(通常为电机额定转速的 80%-)稳定旋转。

传感器采集两校正平面的振动信号(振幅、频率)和相位信号,控制系统通过算法计算出:

  • 平面 1(近端):原始不平衡量\(U_1\)(如 15 g・mm)、不平衡相位\(\theta_1\)(如 30°);

  • 平面 2(远端):原始不平衡量\(U_2\)(如 12 g・mm)、不平衡相位\(\theta_2\)(如 200°)。

停机后,系统会在显示屏上标注两平面的不平衡位置(相位角度)和需修正的质量(去重 / 加重值)。

3. 修正:去除或添加质量以抵消不平衡

根据初测结果,选择 “去重” 或 “加重” 方式修正(伺服电机转子多采用去重,避免加重块脱落风险):

去重修正(常用):

  1. 按系统标注的相位角度,在转子对应位置(如铁芯端面、转轴台阶)用专用铣刀或钻孔机去除少量金属(去重质量 = 初测不平衡量 ÷ 校正半径,需确保去重深度不破坏转子结构,如不穿透铁芯、不伤及绕组)。

  2. 去重后清理碎屑,避免残留杂质影响二次测试。

加重修正(特殊场景):若转子材质不适合去重(如薄壁转子),可在对应相位粘贴专用平衡块(材质多为铜、不锈钢,质量精度≤0.1g),并通过点焊或高强度胶水固定(需确保高温、高速下不脱落)。

4. 复检:验证平衡精度是否达标

再次启动动平衡机,检测修正后的不平衡量。

若两平面的不平衡量均≤目标等级对应的允许值(如 G1 等级下,1000rpm 转子允许不平衡量≤6.3 g・mm),则测试合格;若未达标,需重复 “初测 - 修正” 流程(通常 1-2 次即可达标)。

合格后,记录测试数据(不平衡量、相位、转速、日期),形成动平衡测试报告,作为电机出厂或维修的质量依据。

五、关键注意事项

区分 “静平衡” 与 “动平衡”:

  • 静平衡仅适用于直径大、长度短的转子(如薄圆盘),检测转子在静止时的质量偏心;

  • 伺服电机转子多为 “长径比>0.5” 的细长结构(如转轴 + 长铁芯),需进行动平衡(同时修正 “静不平衡” 和 “偶不平衡”,偶不平衡由两端质量偏心不在同一平面导致),仅做静平衡无法解决旋转时的振动问题。

避免 “过修正”:

  • 修正时需严格按计算值控制去重 / 加重质量,过度修正会导致新的不平衡(如去重过多形成反向偏心),反而增加测试次数。

考虑实际安装工况:

  • 动平衡测试在 “空载转子” 状态下进行,实际电机装配时(如安装编码器、联轴器、负载)可能引入新的不平衡量,因此部分高精度场景(如主轴电机)需进行 “整机动平衡” 或 “现场动平衡”(在设备安装后测试)。

定期校准测试设备:

  • 动平衡机的主轴精度、传感器灵敏度会随使用时间下降,需每季度(或每测试 1000 次)按 ISO 标准进行校准,确保测试数据可靠。

综上,伺服电机动平衡测试是其 “高精度基因” 的关键保障,需结合电机的精度需求选择合适的平衡等级,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并关注实际工况下的平衡稳定性,才能****化伺服电机的性能与寿命。

王工(131370082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长留言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免费展示
网站实名:步进电机网 步进电机驱动器网 微特电机网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时代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By www.zgbjdj.com
京ICP备110425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