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微特电机产品发布平台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免费注册 企业免费建站
新技术论坛 会员产品发布
TB6600QQ群:70241714   步进电机论文   六轴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步进电机     驱动器     控制器     马达IC     伺服电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     微特电机文献     工控器件     运动控制新产品     六轴工业机器人    
 当前位置:首页--伺服电机--
主轴伺服一般故障问题(WFY)
2025年10月9日

主轴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精密设备的核心动力单元,其故障会直接导致设备精度下降、停机甚至加工报废。主轴伺服故障通常集中在电源驱动、机械传动、信号控制、负载匹配四大模块,以下结合故障现象、核心原因及排查方案,分类解析常见问题,帮助快速定位与解决。

一、电源与驱动模块故障(占比约 40%,最常见)

电源与驱动模块是主轴伺服的 “动力源”,包括主轴驱动器、整流单元、电源模块等,故障多与电压异常、元件老化或过载相关。

故障现象

核心原因

排查与解决步骤




驱动器报警 “过电压”

1. 电网电压波动(如雷击、电网峰值过高);2. 主轴急停 / 减速时,再生能量无法及时释放(再生电阻故障或选型过小);3. 驱动器内部整流桥或滤波电容老化。

1. 用万用表检测电网电压(AC 380V±10% 为正常),异常时加装稳压电源;2. 检查再生电阻是否烧毁(外观发黑、阻值无穷大),更换匹配功率的电阻(参考驱动器手册选型);3. 拆解驱动器,检测滤波电容(鼓包、漏液需更换)、整流桥(用万用表测导通性,避免短路 / 开路)。

驱动器报警 “过电流”

1. 主轴电机绕组短路或接地(绝缘破损,电流过大);2. 驱动器 IGBT 模块(功率开关元件)损坏(过载、散热不良导致);3. 电机线缆破损,相线短路。

1. 断开电机与驱动器连接,用兆欧表测电机绕组绝缘电阻(≥500MΩ 为正常,低于则需修复绕组或换电机);2. 检测驱动器 IGBT 模块(断电后测各引脚阻值,异常则更换模块或驱动器);3. 检查电机动力线,修复破损处,确保相线间无短路。

驱动器无输出,主轴不转

1. 驱动器电源输入异常(缺相、熔断器烧毁);2. 驱动器使能信号(EN 信号)未接通(PLC 或控制器未发送指令);3. 驱动器内部电源模块故障(无直流母线电压)。

1. 检查驱动器输入电源(L1/L2/L3)是否缺相,更换烧毁的熔断器(需与原规格一致,如 10A/250V);2. 用示波器或万用表检测使能信号(通常为 DC 24V),若无信号,排查 PLC 程序、控制线接触是否良好;3. 通电后测驱动器直流母线电压(正常约 DC 540V),无电压则更换驱动器电源模块。

二、机械传动故障(占比约 30%,易被忽视)

主轴伺服的机械部分包括主轴轴承、联轴器、传动齿轮 / 皮带、主轴本体,故障多与磨损、安装偏差、润滑不足相关,常伴随 “振动、异响” 等特征。

1. 主轴振动过大 / 异响

  • 核心原因:

    1. 主轴轴承磨损 / 损坏(最常见,高速旋转时滚珠或滚道磨损导致间隙过大);

    2. 转子动平衡失效(参考前文 “动平衡测试”,长期运行后平衡块脱落、转子积屑导致偏心);

    3. 联轴器安装偏差(同轴度误差>0.02mm,旋转时产生径向力);

    4. 传动皮带松弛或磨损(皮带轮打滑,导致转速波动与异响)。

  • 排查步骤:

    1. 断电后手动转动主轴,若有 “卡滞、异响”,拆解主轴更换轴承(需选用高精度轴承,如角接触球轴承,安装时控制预紧力);

    2. 若手动转动无异常,启动主轴后用振动检测仪测振幅(正常≤0.01mm),振幅超差则重新做 “转子动平衡”;

    3. 检查联轴器,用百分表校正同轴度(径向跳动≤0.01mm,端面跳动≤0.005mm);

    4. 检查传动皮带,若有裂纹或松弛,更换皮带并调整皮带轮张紧度(以按压皮带下沉 5-10mm 为宜)。

2. 主轴卡死,无法转动

  • 核心原因:

    1. 主轴轴承烧毁(润滑失效,滚珠与滚道粘连);

    2. 主轴与工件 / 夹具碰撞,导致主轴弯曲或齿轮卡死;

    3. 异物进入传动机构(如切屑进入齿轮箱,卡住齿牙)。

  • 排查步骤:

    1. 先排查是否为负载卡死(如工件未夹紧、夹具偏移),移除负载后尝试转动;

    2. 若仍卡死,拆解主轴端盖,检查轴承是否烧毁(外观发黑、有金属碎屑),更换轴承并清理碎屑;

    3. 检查主轴是否弯曲(用百分表测主轴径向跳动,超差则需校直或更换主轴);

    4. 若为齿轮传动,拆解齿轮箱,清理异物并检查齿轮齿面(崩齿需更换齿轮)。

三、信号控制故障(占比约 20%,与 “指令 - 反馈” 闭环相关)

主轴伺服依赖 “控制器(如 PLC/CNC)→驱动器→电机→反馈元件” 的闭环控制,信号异常会导致 “转速偏差、定位不准、报警” 等问题,核心反馈元件为编码器(光电式 / 磁电式)。

1. 主轴转速偏差大(指令转速≠实际转速)

  • 核心原因:

    1. 编码器信号异常(线缆接触不良、编码器污染或损坏,导致反馈转速不准);

    2. 驱动器参数设置错误(如 “转速比例系数”“反馈脉冲数” 设置与电机不匹配);

    3. 负载过载(主轴切削负载超过额定扭矩,导致转速下降)。

  • 排查步骤:

    1. 检查编码器线缆(插头松动、线缆破损),重新插拔插头并修复破损处;拆解编码器,清理镜片 / 磁环上的油污、切屑(光电编码器污染会导致信号丢失);

    2. 对照电机手册,检查驱动器参数(如 “编码器线数” 需与电机编码器一致,如 2500 线),修正错误参数;

    3. 检测主轴负载(如通过驱动器显示的 “扭矩值”,超过额定扭矩 80% 为过载),调整切削参数(降低进给量、切削深度)或检查工件是否卡死。

2. 主轴定位不准(如分度定位误差超差)

  • 核心原因:

    1. 编码器零位偏移(长期运行后编码器安装松动,零位信号不准);

    2. 主轴背隙过大(齿轮传动或滚珠丝杠的间隙未补偿,导致定位滞后);

    3. 驱动器 “定位控制参数” 错误(如 “定位增益” 过低,响应速度慢)。

  • 排查步骤:

    1. 重新校准编码器零位(通过 CNC 或驱动器的 “零位设定” 功能,如手动转动主轴至零位传感器位置);

    2. 检查传动机构背隙(如齿轮啮合间隙、联轴器间隙),超差则调整预紧装置或更换部件;在 CNC 中设置 “背隙补偿值”(如实测背隙 0.01mm,补偿值设为 0.01);

    3. 调整驱动器定位参数(如增大 “定位增益”,需避免振荡,通常从低到高逐步测试)。

3. 驱动器报警 “编码器故障”

  • 核心原因:

    1. 编码器电源故障(DC 5V/12V 电源缺失,导致编码器无输出);

    2. 编码器线缆短路 / 断路(信号线上有干扰或断线);

    3. 编码器内部损坏(码盘碎裂、光敏元件烧毁)。

  • 排查步骤:

    1. 用万用表测编码器电源引脚(如 VCC 与 GND 之间电压,正常为 DC 5V±0.2V),无电压则排查电源模块或线缆;

    2. 用示波器检测编码器 A/B 相信号(正常为方波,无信号则检查线缆是否断路,或有无强电磁干扰(如靠近动力线),需将信号线与动力线分开布线);

    3. 更换备用编码器测试,若故障消失则确认原编码器损坏,需更换同型号编码器(注意安装时的同轴度,偏差≤0.01mm)。

四、负载与散热故障(占比约 10%,长期运行易累积)

1. 主轴过载报警(驱动器显示 “OL”)

  • 核心原因:

    1. 切削负载过大(进给量、切削深度过高,超过主轴额定功率);

    2. 主轴润滑不良(摩擦阻力增大,导致负载扭矩上升);

    3. 电机堵转(工件卡死、主轴卡住,电流瞬间飙升)。

  • 解决措施:

    1. 优化切削工艺(降低进给速度、选用更锋利的刀具,减少切削阻力);

    2. 检查主轴润滑系统(如油脂润滑是否缺油、油气润滑是否通畅),补充润滑脂或清理润滑管路;

    3. 紧急停机后移除卡死负载,检查主轴是否损坏,无损坏则重启测试。

2. 主轴 / 驱动器过热(温度超 60℃,伴随停机)

  • 核心原因:

    1. 散热风扇损坏(驱动器或主轴电机的风扇停转,热量无法排出);

    2. 散热风道堵塞(风扇滤网、散热片积尘过多,散热效率下降);

    3. 环境温度过高(设备工作环境温度>40℃,超过散热能力)。

  • 解决措施:

    1. 检查驱动器和电机的散热风扇(手动转动风扇,卡顿或不转则更换风扇);

    2. 清理散热滤网、散热片上的灰尘、油垢(用压缩空气吹净,避免用湿布);

    3. 改善工作环境(加装空调或通风设备,控制环境温度≤35℃);若长期高负载运行,可额外加装散热片或冷却风扇。

五、主轴伺服故障排查通用原则

  1. 先断电,再排查:涉及电气部件(如驱动器、电机)时,必须先切断电源,避免触电或元件烧毁;

  2. 先外部,后内部:优先排查外部接线、负载、润滑等易检测部分,再拆解内部部件(如驱动器、编码器);

  3. 先静态,后动态:先手动检查机械间隙、线缆连接(静态),再通电测试转速、负载(动态),避免动态测试时扩大故障;

  4. 记录故障信息:留存报警代码、故障时的工况(如转速、负载),便于对照手册快速定位(不同品牌驱动器报警代码不同,需参考对应手册,如西门子、发那科、三菱)。

综上,主轴伺服故障的排查需结合 “电气 + 机械 + 控制” 多维度分析,日常需做好定期维护(如每 3 个月清理散热、检查润滑,每半年校准编码器零位、检测轴承间隙),才能减少故障频次,保障设备高精度运行。

王工(131370082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长留言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免费展示
网站实名:步进电机网 步进电机驱动器网 微特电机网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时代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By www.zgbjdj.com
京ICP备110425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