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微特电机产品发布平台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免费注册 企业免费建站
新技术论坛 会员产品发布
TB6600QQ群:70241714   步进电机论文   六轴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步进电机     驱动器     控制器     马达IC     伺服电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     微特电机文献     工控器件     运动控制新产品     六轴工业机器人    
 当前位置:首页--伺服电机--
如何判断主轴伺服系统的机械传动是否正常(WFY)
2025年10月9日

判断主轴伺服系统的机械传动是否正常,需从静态检查(断电无运动状态)和动态检测(通电运行状态)两个维度切入,结合 “感官观察 + 工具测量”,重点排查机械部件的磨损、间隙、同轴度、润滑等核心问题,确保传动链无卡滞、无异常负载、无精度偏差。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按 “静态→动态” 顺序展开,覆盖关键检查点与标准。

一、静态检查:断电状态下的基础排查(核心看 “间隙、卡滞、磨损”)

静态检查无需通电,通过手动操作、目视观察和简易工具测量,初步判断机械传动的基础状态,适用于故障初步定位或日常维护。

1. 手动转动主轴:感受 “阻力与顺畅度”

主轴是机械传动的核心执行件,手动转动的手感直接反映传动链是否卡滞或阻力异常。

  • 操作方法:断开主轴伺服系统电源(确保驱动器、电机断电),松开主轴夹紧装置(如卡盘、夹具),用手握住主轴前端(或通过联轴器),缓慢顺时针、逆时针转动主轴,全程感受转动状态。

  • 正常标准:转动均匀、无明显 “卡顿感”“松紧不均”,无异常摩擦声(如 “沙沙声”“咯噔声”);松开手后,主轴能靠惯性自由转动 1-2 圈(无快速抱死)。

  • 异常判断:

  • 若转动时 “卡滞明显” 或 “局部阻力骤增”:可能是主轴轴承磨损(滚珠 / 滚道变形)、传动齿轮啮合不良(齿面磨损或异物卡入)、主轴弯曲(径向卡滞)。

  • 若转动后 “快速抱死”:可能是润滑脂干涸(摩擦阻力过大)、轴承预紧力过大(安装过紧)、传动皮带过紧(皮带轮卡死)。

2. 检查传动部件间隙:用 “百分表 / 塞尺” 测关键间隙

机械传动的 “间隙超标” 是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如齿轮间隙、联轴器间隙、轴承间隙),需用专业工具测量,不同部件的间隙标准不同。

检查部件

测量工具

操作方法

正常标准(参考)

异常判断(需维修)






主轴轴承间隙

百分表 + 磁力座

1. 将磁力座固定在机床床身(或主轴箱)上,百分表测头垂直抵住主轴前端外圆;2. 用手沿径向(上下 / 左右)推动主轴,观察百分表指针摆动量(即径向间隙)。

高精度主轴(如加工中心):≤0.005mm;普通主轴:≤0.01mm。

指针摆动超 0.01mm,或间隙明显大于新机状态,说明轴承磨损或预紧力不足。

联轴器间隙

塞尺 / 百分表

1. 若为刚性联轴器:用塞尺测联轴器两半的贴合间隙;2. 若为弹性联轴器:手动转动电机端,感受与主轴端的 “空程”(即间隙导致的无传动转动量),或用百分表测径向跳动。

刚性联轴器:贴合间隙≤0.003mm(无明显松动);弹性联轴器:空程≤0.5°(转动时无明显 “旷量”)。

塞尺插入深度超 1mm、空程超 1°,或转动时有 “松动感”,说明联轴器磨损或螺栓松动。

齿轮传动间隙

百分表 + 扳手

1. 固定主动齿轮(如电机端齿轮),用扳手缓慢转动从动齿轮(主轴端齿轮);2. 百分表测头抵住从动齿轮的齿面,记录指针摆动量(即齿侧间隙)。

精密齿轮传动(如高速主轴):≤0.01mm;普通齿轮:≤0.03mm。

间隙超 0.03mm,或转动时齿轮有 “撞击声”,说明齿面磨损或齿轮安装错位。

3. 目视与触觉检查:看 “磨损、润滑、异物”

通过眼睛观察和手触摸,排查易忽略的表面问题:

  • 部件外观:检查主轴外圆、联轴器、齿轮、皮带轮是否有 “划痕、锈蚀、崩裂”(如齿轮齿面崩缺、皮带轮槽磨损变宽);若有金属碎屑、切屑残留,可能导致传动卡滞。

  • 润滑状态:触摸主轴轴承端盖、齿轮箱结合面,感受是否有润滑脂溢出(正常应少量均匀,无干涸或过多油污);若手感干涩、无润滑脂,或润滑脂发黑(杂质过多),说明润滑失效,会加剧磨损。

  • 紧固螺栓:检查传动链上的关键螺栓(如联轴器螺栓、齿轮箱固定螺栓、主轴端盖螺栓)是否松动(用扳手轻拧,无明显晃动),螺栓松动会导致传动同轴度偏差。

二、动态检测:通电运行后的性能验证(核心看 “振动、噪声、精度、负载”)

静态检查无异常后,需通电让主轴伺服系统运行,通过 “感官观察 + 仪器测量”,验证动态工况下的传动稳定性、精度和负载适应性,接近实际加工场景。

1. 听 “运行噪声”:区分正常与异常声响

正常机械传动的噪声是 “均匀、低沉” 的(如电机旋转声、皮带轻微摩擦声),异常噪声通常伴随 “高频、刺耳或不规则” 特征,可通过耳朵或声级计判断。

  • 操作方法:

    1. 主轴空载运行:设定低转速(如 500rpm)、中转速(如 2000rpm)、高转速(如额定转速 80%),分别运行 3-5 分钟,听诊噪声变化。

    2. 主轴带载运行(模拟加工):安装空载夹具或轻负载工件,设定正常切削转速,运行后听诊。

  • 正常标准:噪声均匀稳定,无 “尖叫声”“撞击声”“周期性咯噔声”;声级计测量(距离主轴 1m 处):空载≤75dB,带载≤85dB(不同设备标准略有差异)。

  • 异常判断:

  • 高频尖叫声:可能是轴承润滑不足(干摩擦)、皮带打滑(皮带轮槽磨损)、齿轮啮合过紧(安装偏差)。

    周期性撞击声:可能是齿轮齿面崩缺(每转一次撞击一次)、联轴器螺栓松动(偏心撞击)、主轴不平衡(离心力撞击)。

    噪声随转速升高而骤增:可能是轴承损坏(高速下滚珠振动加剧)、传动件同轴度偏差(转速越高,径向力越大,噪声越明显)。

2. 测 “振动幅度”:用振动检测仪判断传动稳定性

振动是机械传动异常的 “直观信号”(如不平衡、间隙、磨损都会导致振动超标),需用压电式振动检测仪(或测振笔)测量主轴关键位置的振动值,重点关注 “径向振动”(影响精度)和 “轴向振动”(影响轴向定位)。

  • 操作方法:

    1. 固定振动检测仪探头:将探头吸附在主轴前端外圆(径向)、主轴端面(轴向),确保探头与被测面垂直。

    2. 主轴分转速运行:按 “低→中→高” 转速(如 500rpm、1500rpm、3000rpm)分别运行,记录各转速下的振动速度(mm/s)或振动位移(μm)。

  • 正常标准(参考 ISO 标准与设备手册):

  • 高精度主轴(如 CNC 加工中心):径向振动速度≤1.0 mm/s(或位移≤5 μm);

  • 普通主轴(如车床):径向振动速度≤2.5 mm/s(或位移≤10 μm);

  • 轴向振动:通常比径向低 30% 以上,无明显波动。

  • 异常判断:振动值超标准 1.5 倍以上,或随转速升高振动呈 “指数级增长”,说明传动链存在严重问题(如转子动平衡失效、轴承严重磨损、联轴器同轴度超差)。

3. 查 “转速与负载一致性”:验证传动无 “滑差” 或 “丢转”

机械传动若存在 “打滑”(如皮带打滑、齿轮滑齿),会导致 “指令转速≠实际转速”,或负载增加时转速骤降,需通过驱动器显示或外部测速工具验证。

  • 操作方法:

    1. 转速一致性:在驱动器面板或 CNC 系统中设定固定转速(如 1000rpm),用激光转速计(对准主轴端的反光标记)测量实际转速,计算偏差率(偏差率 =| 实际转速 - 指令转速 |/ 指令转速 ×****)。

    2. 负载适应性:设定主轴在 50% 额定负载(如通过切削轻金属模拟)下运行,观察转速是否稳定(无明显波动),驱动器是否报 “过载”(OL)。

  • 正常标准:

  • 转速偏差率≤1%(高精度主轴≤0.5%);

  • 带载运行时转速波动≤50rpm,无过载报警。

  • 异常判断:

  • 转速偏差超 2%:可能是皮带打滑(皮带松弛或轮槽磨损)、齿轮啮合间隙过大(丢转)、联轴器打滑(弹性体磨损)。

  • 带载后转速骤降或过载:可能是传动阻力过大(轴承磨损、润滑失效)、负载超出传动链承载能力(如齿轮强度不足)。

4. 验 “定位与重复定位精度”:看传动精度是否达标

主轴伺服的机械传动精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如分度定位、端面跳动),需用百分表、千分表或激光干涉仪测量关键精度指标,验证传动无累积误差。

  • 常用精度测试项目:

  • 正常标准:定位偏差≤0.005mm,重复定位偏差≤0.002mm。

  • 正常标准:高精度主轴≤0.003mm,普通主轴≤0.008mm。

  • 正常标准:高精度主轴≤0.005mm,普通主轴≤0.01mm。

    1. 分度定位精度:主轴设定 “每转 90° 定位”(如 4 分度),每次定位后用百分表测定位面,记录偏差值(反映齿轮或联轴器的传动精度)。

    2. 主轴端面跳动:百分表测头垂直抵住主轴端面(靠近外圆处),主轴旋转一周,记录指针摆动量(反映主轴轴向传动精度)。

    3. 主轴径向跳动:将百分表测头抵住主轴前端外圆(距离端面 30mm 处),主轴低速旋转(50-100rpm),记录指针****摆动量(反映主轴自身精度与传动同轴度)。

  • 异常判断:精度值超标准 1 倍以上,或多次测量偏差不稳定(无规律波动),说明传动链存在 “间隙过大”“部件磨损” 或 “安装偏差”(如联轴器同轴度超差)。

三、关键辅助判断:结合 “维护记录” 与 “故障关联”

除上述直接检查外,结合设备的日常维护记录和故障特征,可进一步缩小判断范围:

  1. 维护记录追溯:若近期未更换主轴轴承(超过 1 年)、未补充润滑脂(超过 3 个月),则优先排查 “轴承磨损”“润滑失效”;若近期拆解过传动部件(如更换齿轮),则重点检查 “安装同轴度”“螺栓紧固”。

  2. 故障关联分析:

    • 若故障为 “主轴启动时异响,运转后消失”:多为 “静态间隙过大”(如轴承预紧力不足,启动时滚珠冲击滚道)。

    • 若故障为 “高速时振动大,低速正常”:多为 “转子动平衡失效”(高速下离心力放大不平衡量)或 “皮带共振”(高速下皮带频率与传动链共振)。

总结:机械传动正常的核心判定标准

综合静态与动态检查,主轴伺服系统机械传动 “正常” 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静态:手动转动顺畅无卡滞,关键间隙(轴承、联轴器、齿轮)符合标准,润滑充足无磨损。

  2. 动态:运行噪声≤85dB,振动速度≤2.5mm/s,转速偏差≤1%,定位精度达标,无过载、无异常报警。

日常维护中,建议每季度做 1 次静态检查,每半年做 1 次动态精度检测,及时发现 “间隙增大”“润滑失效” 等潜在问题,避免故障扩大导致停机。

王工(131370082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长留言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免费展示
网站实名:步进电机网 步进电机驱动器网 微特电机网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时代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By www.zgbjdj.com
京ICP备110425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