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根据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故障诊断?(LHL) |
|
|
基于定子绕组和旋转磁场的故障诊断 原理分析:除了绕组本身问题,若电机内部的铁心损坏或有异物进入,会影响磁场的正常分布。因为铁心是磁场的传导路径,其损坏会改变磁路的磁阻,进而影响磁场强度和分布;异物的存在可能会干扰磁场的正常走向。 诊断方法:可以使用高斯计来测量电机周围的磁场强度和分布情况。在电机正常运行时,在定子周围几个关键位置测量磁场强度,将测量结果与电机正常工作时的磁场数据(可通过电机手册或之前正常运行时的数据获取)进行对比。如果磁场强度明显减弱或磁场分布不均匀,可能是铁心损坏或有异物。同时,观察电机运行时是否有异常的振动或噪音,这也可能是磁场异常导致的转子受力不均匀引起的。
原理分析:绕组开路会使电机无法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从而不能产生旋转磁场来驱动转子转动。从电机的工作原理角度看,这就像电路中的断路,没有电流通过绕组,也就没有磁场产生。 诊断方法:同样先断开电机绕组接线端,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各相绕组电阻。如果某一相绕组电阻为无穷大,说明该相绕组开路。另外,当电机无法启动,且在通电时没有任何转动迹象,同时伴有轻微的嗡嗡声(这是因为有电流试图通过但无法形成完整回路产生磁场),也应怀疑绕组是否开路。
原理分析:在直流无刷电机正常工作时,定子绕组通过特定的电流来产生旋转磁场。如果绕组发生短路,会导致电流异常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其中是电流,是电压,是电阻),短路部分的电阻减小,在给定电压下电流会超出正常范围。 诊断方法:可以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来测量绕组的电阻。将电机的绕组接线端断开,分别测量各相绕组的电阻。如果某一相绕组的电阻明显低于正常相绕组电阻,很可能存在短路故障。另外,也可以通过检测电机运行时的电流来判断。在电机空载运行时,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各相电流,若某一相电流远大于其他相,也表明该相可能存在短路。
针对转子和永磁体的故障诊断
原理分析:转子的机械故障主要包括转子轴弯曲、轴承损坏等。转子轴弯曲会导致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使磁场相互作用不均匀,产生振动和噪音,并且会增加电机的摩擦损耗。轴承损坏会使转子的旋转受到阻碍,增加摩擦力,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 诊断方法:对于转子轴弯曲,可以通过观察电机旋转时的摆动情况来判断。将电机通电低速旋转,使用百分表等工具测量转子轴的径向跳动,如果跳动值超过正常范围,说明转子轴可能弯曲。对于轴承损坏,可以通过听电机运行时的声音来判断。如果听到尖锐的摩擦声或不规则的噪音,并且电机旋转阻力增大,可能是轴承损坏。同时,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若润滑不良也会导致类似故障。
原理分析:转子上的永磁体是产生磁场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件。永磁体在高温、反向磁场冲击或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退磁。退磁后,转子磁场减弱,与定子磁场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导致电机转矩下降、转速不稳定。 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电机的实际性能与额定性能来初步判断。如果电机在相同的输入电压和负载条件下,转速明显低于额定转速,或者转矩明显不足,可能是永磁体退磁。另外,使用专门的磁场测量设备,如特斯拉计,测量永磁体的磁场强度,将测量结果与永磁体的原始磁场强度数据进行对比,如果磁场强度降低幅度较大,就可以确定永磁体退磁。
考虑电机控制部分的故障诊断 原理分析:电机控制器根据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和电流大小。如果控制器出现故障,如控制芯片损坏、驱动电路故障等,会导致输出给绕组的信号异常,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 诊断方法:在确保位置传感器和绕组正常的情况下,检查控制器的输入电源是否正常。使用示波器检测控制器输出给绕组的驱动信号,如 PWM 信号(如果是通过 PWM 控制)。正常的 PWM 信号应该是具有一定频率和占空比的方波信号,若信号波形异常,如占空比失调、频率错误或无信号输出等,可能是控制器出现故障。同时,检查控制器内部的保护电路是否触发,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这些保护电路触发也可能导致电机无法正常运转
原理分析: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位置,为电机控制器提供换相信息。如果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控制器无法准确获取转子位置,就会导致电机换相混乱,无法正常运转。 诊断方法:首先检查传感器的连接线路是否松动或损坏。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值,查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是霍尔传感器,还可以在电机运行时,使用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霍尔传感器输出的是周期性的方波信号,其频率与电机转速有关。如果信号波形异常,如出现幅值不稳定、频率混乱或无信号输出等情况,很可能是传感器损坏。
|
|
|